


.png)
.png)









公墓運營
殯儀服務
設備用品
規劃設計
生前事業

生命教育

殯葬互聯網+
宣傳視頻
公益基金 心靈之光,因愛致遠

癌癥康復俱樂部
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是一個擁有萬名會員的癌癥患者自救互助團體
上海市癌癥康復俱樂部是一個擁有萬名會員的癌癥患者自救互助團體。上海福壽園作為中國一流的人文紀念公園、全國公墓業首屈一指的品牌企業,一直以關懷生命與服務生命為宗旨,真情關注著這一特殊群體。

海港節地人文創舉
福壽園海港陵園的開發,既是臨港新城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城建設的需要,更是殯葬事業發展的需要
福壽園海港陵園的開發,既是臨港新城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城建設的需要,更是殯葬事業發展的需要。臨港新城所在地是浦東新區的蘆潮港、泥城、萬祥、書院四鎮原本是農村地區。該地區的各鄉鎮基本上有公益性墓地和公益埋葬地。經初步統計,總共有10萬具遺骨急需處理,其中大約有8萬具遺骨散落在村頭。由于歷史原因,亂埋亂葬的情況較多,使港城的每一個開發都會與之“沖撞”,引發矛盾,影響開發工程的正常進行,構成了建設中的社會不和諧因素,只有集中安置才能騰出建設用地。臨港新城是一座規劃人口規模達100萬的現代化港口城市,一旦達到規劃人口,年死亡率以7‰計算,年死亡人口達7000人,確保公眾“死有所葬”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根據《上海市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港城將經營性公墓和殯儀館建設列入到基礎設施規劃之中。

紅十字會遺體捐獻
福壽園參與上海市的遺體捐贈事業始于2002年
從1982年開始,上海市紅十字會率先在全國開展遺體捐獻工作,并于2001年3月1日起施行了全國第一部地方性法規《上海市遺體捐獻條例》。建立了27個遺體捐獻登記站分布在全市19個區(縣),建成了6所紅十字遺體捐獻接受站和2所紅十字眼庫,6所醫學院校均建立了在新生首次解剖課上向遺體捐獻者致敬的制度。

勞模豐碑園
公司決定建立勞模豐碑園,為已故勞模及其配偶免費提供骨灰安放業務,并開設勞模事跡陳列室,以教育后人
1996年10月,福壽園與勞動報、英模公司邀請裔式娟、程德旺、黃寶妹等二十五位著名老勞模親臨福壽園實地考察,在與勞模交談中,得知勞模正漸漸被世人淡忘,公司決定建立勞模豐碑園,為已故勞模及其配偶免費提供骨灰安放業務,并開設勞模事跡陳列室,以教育后人。

暖冬園
全社會持有社會孤老證的孤寡老人和領取社會救濟金的特困家庭已故人員,都可以免費入住暖冬園
孤寡老人和特困家庭是社會上最需要愛心和幫助的人群之一,上海福壽園公益園區“暖冬園”正式開園,為全上海這兩類老人身后事提供免費的節地樹葬。

新四軍廣場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和新四軍成立88周年之際,新四軍廣場正式落成
1937年,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在民族危難中浴血而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今,戰爭的硝煙已經消散。我們要有這樣一個地方,讓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能表達對新四軍先輩的崇敬和紀念,并在生命的每一天,把鐵軍精神傳承下去。這是一種民族價值觀的傳承和發揚,而這也正是新四軍廣場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