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會責任>公益合作>海港節地人文創舉>

海港節地人文創舉

福壽園海港陵園的開發,既是臨港新城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城建設的需要,更是殯葬事業發展的需要

福壽園海港陵園的開發,既是臨港新城城市功能的需要,也是新城建設的需要,更是殯葬事業發展的需要。臨港新城所在地是浦東新區的蘆潮港、泥城、萬祥、書院四鎮原本是農村地區。該地區的各鄉鎮基本上有公益性墓地和公益埋葬地。經初步統計,總共有10萬具遺骨急需處理,其中大約有8萬具遺骨散落在村頭。由于歷史原因,亂埋亂葬的情況較多,使港城的每一個開發都會與之“沖撞”,引發矛盾,影響開發工程的正常進行,構成了建設中的社會不和諧因素,只有集中安置才能騰出建設用地。臨港新城是一座規劃人口規模達100萬的現代化港口城市,一旦達到規劃人口,年死亡率以7‰計算,年死亡人口達7000人,確保公眾“死有所葬”成為一個重要課題。因此,根據《上海市殯葬管理條例》的規定,港城將經營性公墓和殯儀館建設列入到基礎設施規劃之中。

經過多家殯葬服務企業的比較和多方考察,臨港新城管委會選擇福壽園作為戰略合作伙伴。2007年1月,由上海臨港集團下屬上海臨港書院經濟發展有限公司、上海福壽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光明集團上海東??偣居诠渤鲑Y人民幣5000萬元注冊成立上海南院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營字號:上海福壽園海港陵園),由福壽園集團按照市場化原則負責經營管理,得到了民政部的大力支持。

根據上海市城市及民政規劃,福壽園海港陵園為陵園與殯儀館二位一體,規劃選址于浦東新區書院鎮中久村安息堂,規劃占地35公頃(525畝)一次規劃分二期建設。陵園于2006年7月開始立項籌建,按上海市一級經營性公墓標準進行規劃與建設,主要采用壁葬、墓葬為主,兼顧其他葬式,解決新城建設過程中的墳墓動遷問題,并為臨港新城提供殯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