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掃墓祭祀的由來
2022-10-28 13:12:04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摘自清明即事 [ 唐·孟浩然 ] 講的是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人們的心里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在看到有人來祭祀是都會感覺傷感。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掃墓。
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幾千年來,人們在這個“氣清景明”的節氣中,進行“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為已逝的親人、祖先,莊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與敬意。這神圣的生命交流儀式,一年年輪回、一代代傳承,構成了人們清明掃墓 熱鬧景象頑強生存和追求幸福的重要動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續展開新的有機構成。因此有專家、人大代表呼吁將清明節等傳統節日法定化,增進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
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節日。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隨著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越來越強固,遠古時代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了“五禮”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動更為盛行。
為什么要在清明掃墓呢?這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到先人的墳墓,會親自察看墳墓是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或是往外地被狐兔穿穴打洞。在祭掃時,給墳墓鏟除雜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燒豬,燃香奠酒,焚燒紙錢及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祖先的懷念。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為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不少海外僑胞、華裔,都有清明回鄉掃墓的習慣,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愛國之情。
國家與文明的歷史,靠個人與家庭的傳續來完成;沒有個人與家庭的傳續,歷史將是蒼白、抽象而沒有人情味的;清明節的祭奠儀式是個體與歷史連接的精神臍帶,使今人的身份清晰而神圣?!白愤h”不僅有“民德歸厚”的教化意義,還會讓我們獲得面向未來的力量,確定個體與時代的歷史位置。在崇拜“新”與“未來”的今天,這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我們緬懷先人,在祭祀先祖,因為他們是自己的來源,他們的辛勞和奮斗乃是我們繼續前行的起點。這是尊重生命與敬畏歷史的不絕之流。
祭祀就是靠個人與家庭的傳承,也是祖先留下來的儀式,人生處處都是需要儀式感,人生在世需要儀式感,當然逝去的人也是需要儀式感的,只不過這個儀式感是我們這些在世的親人,晚輩來進行的。
為你推薦
在墓地下葬的時候一般都需要準備下葬的必須用品,但一般人卻不知道墓地下葬的時候需要準備哪些祭品?今天福壽園來幫大家羅列一下。
上海青浦福壽園明星主要有喬任梁、鄧麗君、阮玲玉等知名明星,截止目前上海青浦福壽園將近有1000位名人棲息在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文紀念公園。
老人到達了一定的年齡就開始考慮了自己身后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對自己身后的葬身之所有著明確的規劃,可是等到買墓地的時候想到一個問題:墓地是自己買還是子女買?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有一個結論,今天福壽園和大家一起看看。
喬任梁紀念像坐落在上海福壽園枕霞園的草坪上,黑色的大理石上映襯著他帥氣的影像,旁邊有一直陪伴著他多年的吉他和話筒。墓地設計新穎,白色石磚鋪成圓形地面,幾米的墓道通向墓地,安靜祥和,喬任梁靜靜的安睡在那里,四周環境平整的草坪茂密的大樹蔥蔥郁郁。
根據有關規定,在異地去世人員,原則上遺體應當在當地殯儀館火化,禁止運往外地。因特殊原因確需運回原籍的,必須符合相關條件。